提供最新最快的基因农业新闻。
2月22日,Molecular Plant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抗逆中心朱健康研究组题为“Precise A·T to G·C base editing in the rice genome"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一种新型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在调控植物发育的协同作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2月9日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漆小泉研究组长期从事植物萜类代谢研究,在前期研究中已鉴定出多条植物二萜和三萜代谢途径。近日,该研究组研究人员发现,水稻三萜合酶OsOSC12/OsPTS1能够催化2,3-环氧鲨烯产生一种二环三萜化合物“禾谷绒毡醇”;缺失OsOSC12/OsPTS1功能的水稻植株...
2月21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左建儒研究员团队、李家洋院士团队及中国水稻所钱前研究员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tic variations in ARE1 mediate grain yield by modulatin...
2月20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劲松研究员和陈受宜研究员团队在PNAS发表了题为“Membrane protein MHZ3 stabilizes OsEIN2 in rice by interacting with its Nramp-like domain”的研究论文,...
2018年2月13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龚继明研究组题为 “A defensing-like protein drives cadmium efflux and allocation in rice”...
科技日报北京1月28日电 28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志兴、王旭静等研究人员解析了多基因叠加对玉米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影响,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植物杂志》(Plant Journal)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在植物细胞壁果胶质甲酯化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解析了果胶质多糖脱甲酯化的转录调控机制,为果胶去甲酯化的调控机制及种皮粘液质形成的转录调控网络提供了创新性的观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上。
北京时间2月13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龚继明研究组的题为“防御素类似蛋白驱动的水稻镉外排和分配”的研究论文。据悉,科学家新发现的这种控制水稻重金属镉积累的机制,有助防控镉含量超标的“毒大米”。
植物大战病原菌,谁来吹响“集结号”?我校作物疫病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了这个起到关键防御作用的“一级哨兵”—RXEG1。2月9日,该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长文,指出RXEG1是植物识别疫病菌的关键因子,同时揭示了植物识别病原菌侵染、激活自身...
2018-04-19 12:06
2018-04-20 15:39
2018-04-17 10:54
2018-04-17 20:57
2018-04-17 20:51